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慶祝黃埔建校建軍一百年 黃埔軍魂 萬世千秋(下)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文/陳忠 圖/陸軍官校校史館、林建榮翻攝自前軍史館

 八年抗戰躍升四強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揭開我國八年對日抗戰序幕。抗戰初期,日軍挾其優勢軍備,企圖以速戰速決迫使我國屈服。面對強敵之攻勢,國軍僅能作戰略上的守勢與戰術上的攻勢,消耗打擊日軍戰力,求以空間換取時間。
 淞滬會戰敵我相持三個月以上,粉碎日本企圖「三月亡華」之迷夢。期間,黃埔四期畢業的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勇事蹟,被國人廣為流傳,激勵民心士氣。二十七年四月,國軍在台兒莊大捷,重創日軍一個師團,此為黃埔建軍及抗戰以來,對日軍的第一次勝仗,進而促使全國軍民抗戰意識更為高漲。
 民國二十七年十月,武漢會戰結束後,抗日戰爭進入中期階段。國軍繼續採行持久戰略,連續發動有限度攻勢與反擊,以牽制消耗日軍。同時策應敵後游擊部隊,加強對敵後方之控制,伺機襲擾,粉碎日本「以華制華、以戰養戰」之企圖,並抽調部隊,輪流整訓,強化戰力。期間國軍於二十八年十二月在桂南重創日軍,擊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締造威震南疆的「崑崙關大捷」。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則自抗戰軍興後,因應戰事需要,西遷成都,並陸續開辦九所分校,為國軍培訓大量基層幹部,藉以傳播革命思想及傳承黃埔精神。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七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抗戰進入後期階段,原由我國單獨對日本作戰,轉變為與同盟國並肩對日本作戰。國軍在美、英盟國軍援下,整體戰力日漸增強。期間國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重創日軍,獲得盟國的讚譽;我遠征軍在緬甸仁安羌成功救援英軍,更是揚威域外。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向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我國在無數黃埔師生為國犧牲壯烈成仁之下,贏來八年抗戰的勝利,躍升為世界四強之一。
 
大陸赤化金門挫敵
 抗戰勝利後,我國步入憲政時期,中央政府將軍事委員會及隸屬行政院的軍政部撤銷,於民國三十五年六月一日成立國防部,作為最高軍事機構。另方面,中共趁戰後國家百廢待興之際,公然全面叛亂。中央為遏止赤禍蔓延,對中共占領區或游擊區進行軍事綏靖清剿。三十六年三月中旬,國軍克復中共老巢延安,一時全國人心大為振奮。
 民國三十六年七月五日,中央政府公布動員戡亂令,進行全面剿共。三十七年九月至三十八年一月,國軍先後在錦瀋、徐蚌、平津三大會戰失利,至此戡亂局勢轉逆,蔣中正總統被迫引退下野。在綏靖戡亂期間,黃埔四期畢業的國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與黃埔二期畢業的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等將領,在戰場上展現寧死不屈的黃埔精神及軍人氣節,令國人敬佩。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下旬,共軍渡江南犯,東南半壁山河變色。十月十七日,共軍攻占廈門後,欲乘勝進占金門。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共軍九千餘人在金門北海岸登陸,遭到我青年軍第二○一師及第一一八師迎頭痛擊,傷亡慘重,遂向古寧頭流竄。國軍兵分三路,在海、空軍支援下,於二十七日十時將古寧頭地區殘敵殲俘,是為古寧頭大捷。
 金門作戰期間,黃埔十六期畢業的李光前團長身先士卒,不幸殉職成仁,金門人為其建廟祭祀,以感念敬佩國軍不怕死,勇於犧牲的黃埔精神。古寧頭大捷係攸關中華民國存亡的關鍵性戰役,由於國軍的勝利,挫阻共軍渡海進犯臺灣的野心,保障了日後臺海的和平與安全。
 
臺海鏖戰保衛臺灣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中央政府自成都播遷來臺北。三十九年三月一日,蔣中正總統在臺北復行視事。同年陸軍軍官學校在鳳山復校,並自第二十八期起,改採美國西點軍校四年制大學教育,期以培養允文允武、術德兼備的軍事領導人才。國軍來臺初期,曾多次突襲大陸,在湄州島、南日島、東山島等戰鬥中,英勇奮戰,給予共軍重創,以嚇阻中共犯臺之野心。
 民國四十二年七月,韓戰結束後,中共積極準備犯臺。四十三年九月三日,共軍砲擊金門,接著進犯大陳列島。四十四年一月二十日,一江山失守。二月,大陳軍民在美軍協助下,轉進臺灣,結束第一次臺海危機。四十七年,中共為轉移大陸人民對其施政失敗的不滿,在東南沿海地區增兵。八月二十三日傍晚,共軍突然猛烈砲擊金門,至十月五日午夜,中共宣布停止砲擊,在這四十四天內,對金門總共發射高達四十七萬四千餘發砲彈。
 八二三戰役期間,金門國軍砲兵部隊對共軍進行反砲擊,給予敵陣地毀滅性打擊。海軍在「八二四」與「九二」兩次海戰,擊沉、重創共軍多艘魚雷快艇及砲艇。海軍陸戰隊LVT部隊突破水際及共軍岸砲之封鎖,搶灘成功,圓滿完成對金門的運補任務。我空軍與中共空軍在臺海爆發十三次空戰,擊落敵機三十二架,戰果輝煌。友邦美國軍援我武器裝備和物資外,派遣飛彈部隊與空軍戰鬥機協防臺灣。我國與美國軍事上的密切合作,有助於嚇阻中共進一步的軍事冒進,結束了第二次臺海危機。
 
整軍經武建設臺灣
 兩次臺海危機結束後,國軍積極整軍經武,以確保臺海安全;政府則致力建設臺灣,成為反共民主復興基地。後冷戰時期,受到國際大環境的變遷,及因應我國民情等諸多因素考量,國防戰略政策必須作適切調整,在兵力結構調整上,秉持軍事事務革新的思維,持續精進戰力之理念,綜合考量敵情威脅、戰略構想及國防資源等因素,先後推動「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期建構國軍成為一支量適、質精、戰力強之現代化精銳勁旅。
 有鑑於中共從未放棄以武力犯臺之野心,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中共積極擴充軍備。近年來,共軍機艦不時侵擾我領空及領海,多次在臺灣周邊海域進行軍演,對臺海和平與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面對當前中共的軍事挑釁及臺海局勢日趨險峻,國軍一貫效法先烈前賢碧血丹心之信念,誓以黃埔精神維護兩岸和平,及捍衛中華民國主權與領土安全。 
 
結語
 黃埔創校校長蔣中正曾說:「我們革命的黃埔是團結一致,挽救國家於危亡的黃埔,是犧牲奮鬥,以求國家之自由平等的黃埔,是為了中華民國盡了繼往開來責任的黃埔。」黃埔建軍建校迄今屆滿百年,其最珍貴就是「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其進一步內涵就是有主義、有思想、有組織、有紀律、有領導中心,而且有能百折不回、奮鬥到底的革命精神。
 黃埔精神是長期以來國軍官兵共同的信念,回顧國民革命軍建軍史,無數的國軍先烈前賢,在東征、北伐、剿共、抗戰、戡亂及保衛臺海等戰役中,抱持著捨我其誰、奮鬥到底的決心與意識,犧牲生命,以血肉之軀來捍衛國家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當今臺海兩岸關係緊張,盼國軍官兵飲水思源,秉持黃埔軍校「親愛精誠」的校訓,傳承發揚「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戮力戰訓本務,克盡職責,矢志效忠國家,提升國軍整體戰力,以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福址,再造黃埔榮光。而國人應該「居安思危」,並認知唯有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才是嚇阻中共武力犯臺最有力的憑藉與後盾。(本系列結束)
 
(點閱次數:1882)